一本书多多少斤,这不能确定的,常见标准为不过1斤重量,适合手拿。

书的厚度,长宽,书料,都与书的重量有关。

古时以竹为书,以兽皮为书,以石刻为书,后来有了纸张出现,知识的承载就多在纸张了。

常见教育类书籍,语文数学英文地理等都各不同重量体积,所有难确实计体重量的。

但书是用手拿的,所以多数书籍不过1斤为常见标准,有些数据知识承载过多的就重的多些。

相传是由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古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因此也称皇历。

黄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许多表示当天吉凶的一种历法。

由来:中国最晚在秦代就已经有历书存在,作为人民的生活指导手册。大约从宋朝开始,历书中出现“冲煞忌宜”的术数内容。元泰定五年(1328年),官印黄历高达三百多万本。

黄历的术数内容常被批评为迷信。信奉基督教的太平天国颁行的黄历就删去所有禁忌,只注明节气与礼拜天;清宣统年间颁布的黄历,也禁止刊载宜忌、冲煞、方位、流年、太岁;台湾日治时期的黄历,也只有“宜”而无“忌”;台湾光复后,又全都恢复了。

古时历书系由钦天监发布,民国之后则是由五术、择日师排出“通书”,各地命相师可挂上各家堂号另行出版,或卖出版权由公私机关印行当赠品。千馀年来,黄历一直是中国民间最畅销的书籍,目前台湾地区每年印制的黄历大约为五、六百万本左右。不少现代人仍然对黄历有很深的依赖。学者认为,黄历流行千年反映了华人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而对择吉思想的笃信不疑。

台湾的黄历、通书大约三分之二都宣称是从两百年前福建洪潮和的“继成堂”通书传承而来;香港流行的源头则是广东“崇道堂”罗传烈通书。

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等。

一本厚厚的字典约重300克。

一斤是500克,我们平时去市场买东西,一般都是论斤算钱,市场上一般一袋大米5千克,也就是10斤,就比较沉了,如果是300千克就是600斤,字典这么重,没有人能拿的动,除非是马路上石头雕成的字典。

这道题就是考察普通的字典,所以是300克重。

日历有1斤多的。有一斤不到的,有几分的,有几里的-,所以我们看曰历的时候,家中大小一样,有一本就行了,平时还可以当记事本,记录家中的大小事情,当你忘记的时候,翻一下看看。

也有人收藏每年的日历,可以反映每年的状况及历史,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