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是鹤的官员是几品

官服上的动物: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

衣冠禽兽,现在而言,

是一个贬义词。

但最开始的时候,

却是一个具有褒义的词语,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

衣冠禽兽一词,

指的是绘有鸟兽的衣服。

不不不,不是你想的这样,

而是这样的。

这就是明清时期“公务员的工装”——补服。

总策划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他“上采周汉,下取唐宋”,

重建服饰制度,

要文武有别,尊卑有序。

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

明代文献《大学衍义补》:“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官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象其文彩也,武官用走兽象其猛鸷也。

其实用飞禽走兽来装饰官服

朱元璋并不是首创。

中国古代就有用不同的鸟兽,

作为图腾来代表自己的部族。

到唐武则天时期,

已经出现了用飞禽、走兽来装饰衣服。

皇帝既然是龙,

手下自然也不是等闲,

飞禽不能是鸡、鸭之流,

走兽也不能是猪、羊之辈。

不然大殿上就成了“动物世界”。

武则天召集官员赐予“绣袍”,在官服上以成对的禽或兽为纹饰,清人沈自南《艺林汇考》:“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豹,左右鹰扬卫饰以鹰,左右玉铃卫饰以对鹊,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所以明朝参照前朝制度,

在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

给各级文武官员制定了补子的样式:

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鹭,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朝文官补子

明代文官补服图案大多用双禽,

比翼而飞,相应成趣;

而武官则用单兽,

或蹲或立,威风凛凛。

清代依然沿用补服制度,

补子图案与明代有所区别。

如文官图案只用单禽,

而各品级所用动物亦略有区别。

清代补子定制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八品鹌鹑,九品练鹊;而武官仍用单兽,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清代文官一品仙鹤补子

清代二品文官锦鸡补子

清代文官三品孔雀补子

清代文官四品云雁补子

清代文官五品白鹇补子

清代文官六品鹭鸶补子

清代文官七品鸂鶒补子

清代八品文官鹌鹑补子

清代文官九品练鹊补子

清代武官一品麒麟补子

清代武官二品狮补子

清代武官三品豹补子

清代四品武官虎补子

清代武官五品熊罴补子

清代武官六品彪补子

清代武官七品、八品犀牛补子

清代武官九品海马补子

除补子的样式以外,

明朝补服为袍子,

清朝补服多为对襟褂子,

所以明朝补服胸前

为一块完整的补子;

而清朝胸前的补子,

一般分左右两块。

明代文官像

清代文官像

“衣冠禽兽”短短四个字,

它代表着明清两朝,

五百多年的补服制度,

而它褒贬的转变,

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变迁,

承载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中国有没有龙这个姓

答:中国有龙的姓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1]

刘姓和龙姓是一家吗

不是一家。

《百家姓》有龙姓,龙姓排名第256位。

《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龙姓出自姬姓。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和刘姓同源。

另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御龙氏后裔多在晋国为官,魏国大将军龙贾当出此支。

龙骧将军是多大的官

1、龙骧将军是武官,武帝时期按照等级高低:第一为大将军,第二为骠骑将军,第三为车骑将军,第四为卫将军。再往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比如李广利的贰师将军)对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者重臣,皇帝会给予大将军或骠骑将军的称号,以示尊重,实际还是皇帝的高级顾问或代理人,并非一定掌握军队,比如卫青、霍光等。后来大将军逐渐成为常置官职,相当于全军总司令。

2、龙骧将军简介:龙骧将军是中国古代武职官名,主要见于南北朝时期,龙骧将军地位高下不一,北魏、北齐均第三品,南朝梁有将军号二百四十以上,龙骧叙次在一百七十以后,远较西晋初置时低。隋代以后无。

代表人物: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之子关兴、晋武帝拜封的王浚以及淝水大战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苻坚有此称号。扩展资料:产生背景三国初年,也就是东汉建安年间。这个时期北方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并起。袁绍、曹操、吕布、刘备、韩遂、马腾纷纷登场。长江以北是一片战乱。孙坚以长沙太守起,后他的大儿子孙策从袁术处借兵进取江东(长江以南地区)。这个时代环境下。197年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这是现在为止最早的关于龙骧将军——这一职位名号的记载。最初,晋武帝谋伐吴,因吴童谣“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之语,所以拜益州刺史王濬为龙骧将军,使造船备战。龙骧之号始此,南北朝时开始广泛沿置,苻坚、姚苌皆曾受此名号。

龙凤官是什么

龙凤官,顾名思义,是由龙和凤的形象结合而成的传统艺术品。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力和吉祥的象征。龙和凤的结合寓意着皇权至高无上,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龙凤官的形象通常由一块玉雕或木雕而成,雕刻着龙和凤的图案,线条流畅、生动形象。在古代,龙凤官是皇帝和皇后专用的物件,用来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力。而在现代,龙凤官则成为了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被人们用作吉祥物、饰品或艺术品来装饰家居和办公室。总之,龙凤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权力、吉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