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是二月初二,万物复苏,雨水多起来了。习俗:理发、吃春卷。

一、春龙节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俗称青龙节,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

二、春龙节的习俗

习俗一:二月二龙抬头理发

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长辈们希望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头,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而且不理发,头太重了抬不起来,不能“龙抬头”了,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谐音,表示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怀念

习俗二: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1、“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2、搅团: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

3、“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扩展资料:

说到“二月二”,很多老人喜欢在这天前后建议晚辈剃头,为的就是图个吉利。这和“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有关。在民国二十四年的《掖县志》卷二记载:“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所以这样一来,正月里不剃头的“思旧”就失去真实的意义了。

1.

在龙头节当天理发风俗上说在龙头节理发能够给一年带来好运,因此当天理发店往往会人很多。

2.

在龙头节当天举行庆祝仪式风俗上到了龙头节就会举行庆祝仪式,有舞龙表演,祈求风调雨顺。

3.

在龙头节撒草木灰风俗上在龙头节当天会取一些草木灰撒在门前、墙角、井边等地方,...

4.

在龙头节吃猪头肉风俗里面都有和吃食相关的内容,在龙头节这天一般要吃猪头肉。

二月二这一天,是春节过后的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是汉族龙的节日,被称之为“龙抬头节”,或称龙头节,

龙与民俗

。这一天北方农村普遍流行吃炒豆(苞谷花)、吃猪头、啖春饼的习俗。杀年猪的猪头要等到二月二来吃。即使是在城市,人们也都要买上一块猪头肉吃。至于县城特别是乡村,常以五色线将秫秸梢(高粱秸秆梢)连缀成串,系以各色布剪成的小圆形布块,做成长虫形佩带在小孩帽上或身后,谓之“戴龙尾”。这一天,各家还要由家撒灰至井旁,蜿蜒若龙,谓之“领龙”,或曰“引龙”。这一天禁止妇女做针线活儿,因为传说神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看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这一天人们争抢着剃头,或曰剃龙头,以图吉利。二月二这一天,门窗、炕沿各处要插香,谓之可以熏虫,使之绝灭。“是日晚,人家亦有燃放烟花爆竹者(民国《双城县志》),庆祝龙抬头节”。“领龙”不仅二月二这一天,在望奎等地正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添仓日”,也要从室内撒灰线于井沿,谓之“引仓龙”。添仓日亦忌针,恐刺仓龙之首也。(民国《望奎县志》)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并有“龙抬头日照”的俗信,认为这一天阴晴可以预卜一岁的旱涝,天气晴好主旱,天气阴下雨主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