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针对男人还是女人

男女都会剪头发的。“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习俗意味着全家老少都要理发。

农历二月初二,无论老人、大人还是小孩,都忙着去理发店理发。专家表示,二月二剃龙头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希望龙能保佑人们,让他们走运。

在二月的第二天,孩子们的发型被称为“快乐的头发”。到了龙首升天的吉时,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长大后也能出人头地。成人理发是为了告别旧迎新,希望能带来好运和顺利过年。据说二月二理发会带来一年的好运,有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都要剃头。”

二月初二龙抬头,打油诗

二月二打油诗二

二月二,龙抬头,

春回大地万物苏。

农家梦想接地气,

风调雨顺盼丰收。

大仓满,小囤流,

一年吃穿不用愁。

二月二打油诗三

二月二,剃龙头,

意气风发精神抖。

一年之计在于春,

人生之计在运筹。

迈好旅途每一步,

阳光总在风雨后。

二月二打油诗四

二月二,龙抬头,

男女老少昂起头。

前天夜里春雷响,

今日艳阳好兆头。

二月二打油诗五

金豆花,银豆花,

百姓心里乐开花。

去年种粮加补贴,

今后医病钱少花。

二月二打油诗六

龙春节,沐春风,

新星新政吹清风。

天地人和发功力,

中华复兴劲顺风。

二月二打油诗七

二月二,龙抬头,

勤劳肩披红锦绸。

卯迎青龙水长流,

晨安龙眼观九州。

巳理龙发减忧愁,

午洗龙耳喜讯收。

戌捞龙须心不揪,

亥披龙鳞蓬莱游。

民风民俗南北走,

东方巨龙腾宇宙。

二月二打油诗八

二月初二龙抬头,

华夏儿女乐悠悠。

二月初二剃剃头,

剃掉烦恼和忧愁。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打油诗

二月二,龙抬头,我剃头。

叫老婆,快下手,莫惜留。

愿断尽,烦恼丝,永无忧。

老婆巧,挑子快,噌飕飕。

青瓜皮,电光闪,亮浏浏。

元稹诗,剃心花,再剃头。

韦蟾诗,知心法,名利休;

剃干净,重搔首,意悠悠。

白居易,怜春意,醉宴游。

李商隐,江上行,怅而惆;

东风暖,花柳眼,无赖愁。

诸贤者,大诗人,恁绸缪。

怎如我,无咄咄,莫咻咻。

不念旧,不慕新,不追求。

世间事,头上发,水面沤。

不上心,不入梦,莫回眸。

知此理,真快乐,度春秋!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龙抬头和理发有什么关系

二月二是新春第一个双头吉日,人们赞美它在新一年内五谷丰登,粮食满仓。所以俗话有“二月二敲龙头(梁头),金子银子往家流,二月二敲床头大圈满小圈流,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之说。二月二好兆头。

至于二月二理发是正月不许动刀理发剃头,不吉利。所以二月初可以剃头了,日子会争争日上。

二月二龙抬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

2017年龙抬头是几月几日?2017年龙抬头时间:2017年2月27日。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是什么?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二月二剃龙头”二月二为啥要剃头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得罪。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

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

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其实,“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

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

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

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地方风俗:山东聊城一带二月二这天男性都要理发,龙抬头这天理发希望一年好运。青岛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龙抬头的传说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龙抬头放假安排龙抬头放假安排:龙抬头不是法定节假日,因此不放假。关于龙抬头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称作除瘟。吕梁地区习惯家家扫除房屋。晋北地区讲究“糊狼嘴”,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哮天犬的嘴边。青龙节,在晋南一些地方称为“花潮”。人们携带酒肴,来到郊外,选地围坐,亦歌亦舞、尽情欢饮,也称作“游春”,“踏青”。晋东南地区习惯用秫粉制作煎饼,慰问妇女。晋中地区儿童习惯放风筝。一些县讲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晋北地区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并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败火、打脏气。吕梁地区喜食煎饼,称为“揭龙皮”。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晋西北地区讲究青龙节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节。青龙节,晋北地区民间讲究吃灶王爷前的枣山。一家几口人,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