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寓意吉祥语
1.龙凤呈祥:寓意龙和凤在一起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和谐的寓意,常用作祝福语和吉祥图案。
2.龙马精神:指像龙马一样精神,具有健康、活力和不屈不挠的寓意,常用于祝福和鼓励。
3.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充满生气和活力,寓意着祥瑞和美好。
4.龙腾虎跃:指充满生气和活力,具有积极、向上的寓意,常用来形容充满朝气和激情的人或事物。
5.龙盘虎踞:寓意力量强大、威猛无比,常用于形容事业或地位的稳固和发展。
6.龙腾四海:指龙在水中自由活动,寓意着事业有成、财源广进,常用于祝福和鼓励。
7.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飞凤舞等都是常用的吉祥语,常被用于祝福、鼓励和表达美好的情感。
中国传统吉祥物龙的说明文
龙凤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体现,龙在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久远的影响。龙凤对塑造、陶冶民族性格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本身浓缩和寄寓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刚强坚韧的伟大精神。
龙包含着智慧、刚勇的特质。远古时期的华夏民族英雄,都被赋予龙的外貌。如开天辟地的盘古,创造万物的伏羲,炼石补天的女娲,统一中原的黄帝,防洪治水的夏禹,火战专家祝融等。这些龙形化的英雄,模样犷悍猛毅,勃勃有生气,本身就是一种力的礼赞!后来还把老子比作龙,孔子则为凤,将诸葛亮喻为“卧龙”,庞统则为“凤雏”。这都是对他们具有的超群不凡的才智、勇气给予的表彰。
龙的动态、动感激发着中华民族的活力和创造力。龙那种腾飞而起的姿势和凌云志上的神情,仿佛聚集着人们的高大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龙为图腾的时代,人们尊崇它是为了获得祖先神灵的荫蔽庇佑。其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从幼稚的图腾文化中挣脱出来,又将赋予龙的种种特质作为锤炼自身的标准。民间的龙舟竞赛就是人们在体现健与力的精神。在汉语词汇中,凡涉及到龙的,也大多是含有这种精神。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猛若蛟龙”等等。
龙寄寓着人定胜天的理想。历经各种自然灾害之苦的人们,从上古洪荒时代,就追求着一种战胜自然的神奇力量。于是有了应龙助禹治水的传说,然而这种神灵本不存在,人们祈求神灵的活动并不能阻止灾难的发生,而人的能力在社会发展进步中日益加强了。这样,就敢于摆脱神灵的摆布,又将龙置于人类的对立面,呼唤起降龙擒蛟的英雄来。这期间有杜宇斗恶龙治水,娶龙妹为妻;李冰斗蛟战江神;二郎锁孽龙等等这些传说。这都充分表现了人类抱着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念,和敢于同大自然斗争的精神。
中国传统吉祥物龙的十样子介绍
龙的形象记载:
《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辞书之祖《尔雅》提到了凤凰的形象,龙只字未提。宋人罗愿为尔雅所作的补充《尔雅翼》中,却有“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同为宋人的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到了明代,龙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起来,《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2024年春节吉祥物
2024年的春节,就要进入甲辰年,甲辰年的属相是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明年春节的吉祥物就是龙。扎龙灯,做面一发,各种各样的舞龙,明年的春节必将是一个龙的世界。
中国传统吉祥物龙的演变
中国龙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
第一期是春秋以前,可称之为“古代龙”。古代龙多作匍匐爬行状,结构形态比较粗陋,蛇身兽头,保持着爬行动物的特点。
但它们的形状极为丰富,也异常怪异。或尖角,或齿角,或无角,或长鼻,或卷鼻,或无鼻,或多鳍,或一鳍,或无鳍,或一足,或前后有足,或无足……它们带着一身粗野与狂放,暴力与恐怖,展示着神秘的威力。这不仅反映着上古时代大陆地方文化未经系统化之前的形态,同时也反映着野蛮的部落兼并战争时代的文化特色。
第二期从战国到唐代,可称之为“中世龙”。这是龙的形态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中世龙”开始脱去了爬行动物的特点,从匍匐走向飞腾。龙的体态多呈S形,显得刚健有力。形态结构也开始复杂化,出现了头发、节毛,角开始分杈,由原先的牛角变为鹿角,羊须的特征开始突出,有时则表现为兽身。
而且气势渐增,表现出不可一世的姿态来。如汉画砖上的青龙龙头高举,引颈长啸,大有腾身欲飞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世龙不管龙姿怎样变化,形态怎样不同,除圆形造型外,它们的头大多奋力高举,或引颈欲鸣,有引身向上的飞动趋势。这一点与古代龙和现代龙,是大不相同的。这种造型艺术,乃深深植根于强盛的专制帝国与夷夏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运动之中。
第三期是宋以后,可称之为“现代龙”。宋以后,龙的形态基本定型,所以宋、元、明、清七百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现代龙的主要特点是蜿蜒多姿,通体华美,虽仍保持着不可一世的威严,但却失去了中世龙的刚猛。
它们的头角由短变长,呈叉状,但却没有进攻性,而展示的是一种“威仪棣棣”的容度。上腭由卷变直,口由深变浅,原始龙带血的巨口,变成了满足生存需求的觅食工具。身躯延长,须发长飘,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得极为协调,优美的姿态更富有神韵。它标志着民族性格的成熟与民族文化的基本定型,标志着一个历史时代的终结。完美意味着不再发展,成熟意味着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