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与动物联系一起的寓意

后来相传古代人民为了方便记忆,又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出没的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子鼠】鼠类在子时最频繁出没,最活跃。

【丑牛】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大事。丑时,农家会起身喂牛。

【寅虎】昼伏夜行的虎在寅时最凶猛,农家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

【卯兔】卯时天亮了,兔子会跑出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

【辰龙】辰时最容易起雾,相传隆回在此时出现,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蛇】巳时艳阳当空,蛇会在此时爬出洞晒太阳,巳时可以说是蛇最活跃的时刻。

【午马】午时是太阳最猛烈的时候,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同时马的性子也像太阳一般火烈。

【未羊】未时的草都晒干了,在这时放羊最合适。

【申猴】申时,太阳偏西,天气清爽,猴子开始玩耍啼叫。

【酉鸡】酉时,太阳快下山了,鸡们开始归巢。

【戌狗】狗和人们一起在戌时巡视,狗开始守门口。

【亥猪】夜深时分肥猪会拱槽,主人想要猪长得更肥,就要在亥时起身喂食。

中午十三点小孩出生属什么时辰

中午十三点小孩出生属我国十二时辰的未时初。

在我国古代,先民用12地支指代昼夜24小时划分出来的十二个时辰,每一时辰两个钟头,前一小时称初、后一小时称正,每十五分钟叫一刻。它与现今钟表记报时间不同,而是以地支首字子字起,指代当天晚上23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两个小时,称为子时,随后每隔两个小时便按地支顺序称丑、寅、卯…直至最后的亥时。

下午13点即应对为未时初。刚使用十二时辰可能不适应,习惯就好。我国还有不少地区农村老人仍然使用的。

24小时的时辰表对应的属相

我国古代人把每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也就是每天的晚上11点到第二天的1点为子时,然后1点到3点为丑时,3点到5点为寅时,5点到7点为卯时,7点到9为为辰时,9点到11点为巳时,11点13点为午时,13点15点为申时,15点到17点为酉时,17到19点为戌时,19点到21点为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