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由来

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形象,可以在不同文化和传统中出现,被认为是神仙和守护者。根据古代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龙的形象慢慢地形成并演变,因为很多文化认为龙是一种有力量、智慧和尊严的生物,经常与国家宝藏和皇家王室联系在一起。此外,龙也被认为是带来好运和幸福的动物。传说中的龙还与地理地形、神秘力量和超自然现象等联系在一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龙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出土于河南濮阳。一九八七年,河南濮阳出土了一条用蚌壳摆塑成向龙,据考证是6500年前的。当时中华文明还处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关于龙的起源,主流的说法是闻一多先生提出的″图腾合并说"。认为龙的主体原形是大蛇。蛇民族兼并其它民族后,吸收了其它民族形形色色的图腾,大蛇接受了兽类的四肢、马的头、鹿的角、鸡的爪、鱼的鳞须,几者综合起来就有了后来的龙。总之,龙起源于远古图腾崇拜,那时,强大的部落兼并了弱小的部落。随着部落的兼并,出现了氏族部落意识的大融合,这样,能兼合不同部落意识的新的图腾就产生了。

龙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龙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

第一期是春秋以前,可称之为“古代龙”。古代龙多作匍匐爬行状,结构形态比较粗陋,蛇身兽头,保持着爬行动物的特点。

但它们的形状极为丰富,也异常怪异。或尖角,或齿角,或无角,或长鼻,或卷鼻,或无鼻,或多鳍,或一鳍,或无鳍,或一足,或前后有足,或无足……它们带着一身粗野与狂放,暴力与恐怖,展示着神秘的威力。这不仅反映着上古时代大陆地方文化未经系统化之前的形态,同时也反映着野蛮的部落兼并战争时代的文化特色。

第二期从战国到唐代,可称之为“中世龙”。这是龙的形态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中世龙”开始脱去了爬行动物的特点,从匍匐走向飞腾。龙的体态多呈S形,显得刚健有力。形态结构也开始复杂化,出现了头发、节毛,角开始分杈,由原先的牛角变为鹿角,羊须的特征开始突出,有时则表现为兽身。

而且气势渐增,表现出不可一世的姿态来。如汉画砖上的青龙龙头高举,引颈长啸,大有腾身欲飞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世龙不管龙姿怎样变化,形态怎样不同,除圆形造型外,它们的头大多奋力高举,或引颈欲鸣,有引身向上的飞动趋势。这一点与古代龙和现代龙,是大不相同的。这种造型艺术,乃深深植根于强盛的专制帝国与夷夏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运动之中。

第三期是宋以后,可称之为“现代龙”。宋以后,龙的形态基本定型,所以宋、元、明、清七百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现代龙的主要特点是蜿蜒多姿,通体华美,虽仍保持着不可一世的威严,但却失去了中世龙的刚猛。

它们的头角由短变长,呈叉状,但却没有进攻性,而展示的是一种“威仪棣棣”的容度。上腭由卷变直,口由深变浅,原始龙带血的巨口,变成了满足生存需求的觅食工具。身躯延长,须发长飘,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得极为协调,优美的姿态更富有神韵。它标志着民族性格的成熟与民族文化的基本定型,标志着一个历史时代的终结。完美意味着不再发展,成熟意味着走向衰落。